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

我的馬連


文/郭榮華(新北市新莊區榮富國小老師)
一九九六年參加台北縣民安國小的版畫研習,所做第一個馬連是王振泰老師指導的,這場研習也開啟我與版畫的一段因緣。

  十多年來,因教學和創作的緣故,常有機會接觸各種不一樣的馬連,不論尺寸、材質和式樣。針對印刷品質的需求,合用的馬連還得靠自己研發,起初我會拆解台灣和日本的馬連,仔細比較其中的異同,不斷的觀察與嘗試,漸漸能夠恰到好處。


郭老師的手工馬連加上版印圖樣,讓人愛不釋手!
  我使用過的馬連很多,但有四個馬連是我的最愛。

  最愛的馬連之一,是我實驗的結果。先用洋干漆浸潤綿繩,等待乾透變得硬挺,再將綿繩用繞圈的方式,黏在白玉卡紙上,成為繩餅,再用竹皮綁成馬連。浸泡洋干漆可增加綿繩的強度,能使馬連更具備印刷時的力道。材料取得容易,也方便自製,合乎簡單便宜、好用的推廣條件。

  另一個最愛的馬連,所使用的繩子,是自己手腳並用搓成的。多年前,藍染達人陳景林老師送我一把產自馬達加斯加島的「拉菲亞草」,那是纖維最強韌的草,他還教我如何把長短和寬窄不同的兩根草,搓成粗細一致的草繩。忙了幾天,才完成兩個拉菲亞草馬連,得來不易的當然稱手。

  第三個馬連,是日本朋友今村喬先生帶來的,當時的價值等同一只精緻的小鑽戒,我常戲稱它是「鑽石馬連」,這是一枚由「菊英工房」製作的專家級馬連,能印出一些平常印不出來的色彩質地,在水印木刻的創作上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—也是我的好伙伴。
  第四個馬連,是李佳芬送的,她是第九回川上澄生木版畫大賞得主,師事小山松隆先生,她學習傳統竹皮馬連的全套製作工序,從她那專業職人的成箱行頭,不難想像學習過程的點滴甘苦。幸運擁有這只馬連,更要加倍努力才不辜負這個禮物。

  馬連,是水印木刻版畫的必要工具,也是印證浮世繪特有質感的要角。在這樣機械複製的年代,雖然各種壓印機器的便捷省力,它所能印刷出的道地風味,依舊令人迷戀,依舊不可取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